撰文/張靖翊、攝影/孫藩沿、照片/羅逸珊

MOOCs課程開啟學習的新模式,跨越時空限制,讓學習更加無所不在。在計畫落幕後,如何永續經營與發展MOOCs課程,普遍為當前大專院校所關注的議題。聯盟會員特色報導,以台北醫學大學為對象,訪談資訊處萬序恬副資訊長,針對新南向、國外平台與永續經營等課題,分享北醫的執行經驗與建議。

課程發展定位與新南向政策

北醫校內推動與拍攝MOOCs課程已行之有年,萬副資訊長認為:「製作MOOCs最重要的目的是品牌經營與打造口碑。」,品牌是北醫發展MOOCs的主軸,希望把學校特色課程、微學程與醫療研究成果利用MOOCs課程呈現,向外推廣課程,並輔助北醫校內師生學習。北醫目前有二個獲教育部補助的新南向系列課程,皆是透過遴選機制脫穎而出。校內成立專門小組負責審查所有MOOCs課程(包含課程內容與教材設計),以院為單位提案,並建議學院依本身已有的新南向合作計畫做為提案基礎,再依照各學院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程度做為遴選依據。此次新南向計畫提出的系列課程主要由北醫醫藥學院所提供,一方面是醫藥學院已有與東南亞部分國家合作的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學院已具備基礎的教學發展,通過遴選的課程將獲得專門小組傾力協助課程製作與宣傳。

除了教育部MOOCs計畫補助的MOOCs課程之外,北醫也針對醫療產業或機構推廣MOOCs課程。萬副資訊長指出:「北醫為醫療大學,背後有龐大醫療產業與相關市場,故當初訂定MOOCs課程發展策略時,有部份初衷是希望能提供可以協助醫療產業發展、專業知能與知識的相關課程,所以在課程設計與發展上,會朝此方向著墨。」而校內SPOCs課程部分,則以學生為主要對象,教師多以推廣至校外的MOOCs課程為基礎進行調整與修改,再將這些教材回流使用回饋校內師生。

團隊支援與行政配套

多數校內教師外務繁忙,於約定拍攝時間常不見人影,為鼓勵教師製作MOOCs課程,北醫除成立課程團隊外,亦發展出一套SOP作業流程,以簡化老師負擔,讓授課教師能把所有心力放在教材設計跟影片錄製上,其餘影片後製、課程宣傳皆由課程團隊負責。行政配套方面,北醫全校性支持MOOCs課程製作與發展,除教育部經費外,校內也額外編列經費支援高品質課程之產出與人員相關費用。萬副資訊長笑道:「長官與高層的支持與鼓勵、校內各單位的支援與協助,一直是校內發展MOOCs相當重要的資源。」

「有接觸過MOOCs課程製作的人都知道,一門課程背後必然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援團隊。」萬副資訊長說,北醫開始製作MOOCs課程之初,便發現團隊支援對課程的重要性,一個良好的課程團隊是MOOCs課程設計、規劃與發展相當重要的後援,因此從計畫執行的初期,校內都是先組織課程團隊,然後才去徵集課程。北醫相當重視MOOCs發展,上至校長,下至校內其他單位,都盡力給予所需的協助,校長更是於校內大型會議場合呼籲校內教師重視並踴躍投入課程製作,課程團隊也是盡全力支援校內教師拍攝、錄製。

團隊合作需要時間磨合,北醫發展MOOCs多年,課程團隊遭遇的唯一困難就是──影片腳本設計,如何將老師提供的內容轉為簡報與動畫呈現,是具有難度的考驗。若對該領域不甚熟悉,製作上容易遭遇瓶頸,需與授課老師反覆討論並修正專業詞彙。在培訓教師投入數位學習課程製作方面,除非曾經有上鏡經驗,大部分的老師對於鏡頭仍然陌生。學校會在老師們正式參與課程影片錄製前,先舉辦體驗營,邀請授課教師參加、幫助其習慣鏡頭與虛擬攝影棚,有試錄經驗後,正式拍攝的過程也較為順利。

課程品質檢核與數位自學計畫

除了教學設計、影音教材錄製外,MOOCs的課程品質也是攸關成敗的重要關鍵因素。北醫針對MOOCs課程的製作與發展已建立一套工作流程,每門課程會有一名課程經理負責與授課教師接洽,在執行初期反覆確認計畫書與課程內容,大致底定後方能開始課程錄製與簡報設計。為控制課程品質,課程團隊除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進行影片後製外,連簡報的格式、圖片大小、字形選擇與基本模板也都統一設計與製作,以確保每門課程的基礎品質。課程檢核作業上,課程團隊更是就成品內容與授課教師反覆確認,並針對智財權嚴格把關,直至完全無誤方能送出。

自2018年起,北醫開始施行「數位自學」制度,蒐集世界各國高品質的MOOCs課程,提供校內學生修習,並以8分學為原則,鼓勵校內學生多修習國內外與醫療產業相關的MOOCs課程。數位自學可讓學生在正規課程之餘,學習來自各國的醫學新知,相當適合課務繁忙又渴望擁有高自由度學習時間的學生,其中又以醫學系、藥學系與牙醫學系的學生對於MOOCs課程搭配學分的制度最為踴躍。

國外平台合作經驗

北醫已與多個國外平台合作,包括:FutureLearn、慕課MOOC、好大學在線,其中又以與FutureLearn的合作經驗最為寶貴。FutureLearn身為全球性教育平台,只接受全英文課程,授課教師須全程英語授課,對於課程品質的要求也相對高,需針對原有的課程反覆修改、調整,方能上架至平台。萬副資訊長特別提到:「平台的設計對於非英語系國家而言有不少難度,操作上不時會遭遇瓶頸,但與國外平台合作的經驗無可取代,平台也給予學校相當多寶貴的回饋,讓北醫在發展MOOCs課程的技術上更臻成熟。」相對來說,中國平台在操作上跟台灣國內平台差異性不大,唯一的差別在於中國平台上修習者眾多,因此不允許課程教材內容出現涉及政治意識的文字與觀念,是要上架課程至中國平台需要特別留意之處。

結語

數位學習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重要學習方式,對此萬副資訊長表示:「數位學習發展至今,以及這幾年火熱的MOOCs課程,已經成為學習界一種新的模式,未來只會繼續發展,不會消失。」為追求課程未來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全球應共享課程資源,各地區可開發特色、專精的課程,例如北醫可專注發展醫療產業相關課程,走課程精緻化路線。最後,萬副資訊長表示:「MOOCs是一個對外的通路,也是發揚學校名聲的方式,MOOCs的製作成本極高,也需耗費大量人力與支援,若只為了提升校內學習,MOOCs不會是唯一管道,想要脫穎而出,學校應投入發展更精緻、更能結合相關產業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