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林瑋琦、攝影/鄭雪娥

優質磨課師課程並非朝夕即可產製,從課程徵件到規劃製作,背後皆須有學校配套政策及團隊支持,預備開課前,更須投入巧思以達推廣之效。本期聯盟會員特色報導,將以國立宜蘭大學為對象,訪談數位學習深耕計畫辦公室執行長黃朝曦副教授,分享其磨課師課程發展政策與徵件模式、課程規劃、推廣行銷等經驗,提供各校磨課師課程團隊作為參考。

發展政策與徵件

教育部在2013年開春之際,啟動「磨課師計畫」,而宜蘭大學也跟緊腳步,自該年起設立磨課師課程計畫辦公室作為行政推動單位,協同課程執行單位與技術支援團隊,共同投入磨課師課程規劃與經營。

同時,宜大也以虛實整合的方式推動國立宜蘭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台東大學,淡江大學蘭陽分部與花蓮慈濟大學組成五校磨課師課程聯盟,進一步協助夥伴學校提升數位教學環境,建立跨校合作的團隊與課程,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黃執行長表示:「從東部做起,放眼全台,前進大陸,讓世界看見東台灣」為東部學校聯盟的合作願景。

四年來,宜蘭大學的磨課師系列課程已有16門課程獲得教育部補助,

在課程徵件方面,宜大會先於校內辦理初步徵件,後舉辦審查會議,在校內審查階段通過的課程,將送往教育部進行評選,通過教育部徵件者,稱為「大磨」;而未通過者,宜大也不會因此放棄,會將之輔導成為校內自行製作的磨課師課程,稱之為「小磨」,適用國立宜蘭大學磨課師課程實施要點,轉為校內補助,持續對外開課。黃執行長也補充,若第二年教育部再次徵件,除遴選新課程外,也會自前一年的小磨中,尋找願意再精進的課程,也因為小磨已具有一年的課程營運經驗,故在課程製作、設計上皆能保持一定的水準。

 課程規劃與管控

在宜大,課程規劃分為課程設計、課程教材等面向,以宜大第一門磨課師課程「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為例詳述如下。一般而言,若學校沒有相關單位輔助,教師自身的重要性就會相對提高,因為教師相當於「課程設計師」的角色,需要構思、設計整個課程架構,將傳統實體授課內容轉換為符合磨課師的數位教學。黃執行長提到,為了讓課程在網路上具有優勢,需有與眾不同的設計方式,方能吸引學生修課,例如:課名不要太硬、授課內容應具應用與生活化。在課程教材上,則是萃取教師本身10幾年的教學經驗,轉為豐厚的教材資源,例如:需結合實體實驗的物理課,在教師進棚開拍前,先利用暑假時間,將所有案例實驗先拍好、作為數位教材備用,只要掌握一個重要原則:「數位課程能辦到而實體課程辦不到的事情,就能創造出優質有趣的線上課程。」

在課程品質管控方面,主要由數位學習資源中心與圖書資訊館負責技術支援與資源投入等工作,並建立品質檢核和智財權諮詢機制。課程拍攝時,均有場記於現場監督,錄製完成的課程,先交由授課教師及課程PM初步瀏覽,再由數位學習中心進行檢核,若是預備要送教育部徵件的課程,則會另外再請外審委員進一步的審視,以確保課程之品質。

  團隊與獎勵機制

除了數位學習資源中心外,宜大也積極培養並建立具備教材製作技術的數位TA團隊,輔助教師進行數位課程錄製工作。所有通過課程的教師,需自行籌組5位工作人員,5位當中至少有2人須參加每學期初開設的「數位TA訓練營」,以協助該課程進行影片剪輯及後製工作。數位學習資源中心的總PM統籌管理各課程的小PM,各課程的小PM則負責掌控課程拍攝流程與後製,若有團隊無法支援的情況發生,則轉由數位學習資源中心提供協助。

磨課師課程發展需要學校的鼎力支援,包括: 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投入資源及擬定行政配套。宜大是由教務處及人事室主擬學校相關輔導與鼓勵機制草案,例如教師升等、教師評鑑、修課辦法、教師授課辦法、學分授予機制等。在教師評鑑上,若教師每學年都有製作並經營磨課師課程,則可獲得教學升等的加分。在學生獎勵方面,分為3種不同的方式,一是將之融入宜大畢業條件的100小時多元學習時數方案,學生修習磨課師課程可作為「專業進修」項目來折抵時數;二是將磨課師課程穿插於教師的實體課程中,引導學生自行修習;最後一種是通識中心開放讓學生以修習3個6小時的磨課師課程,折抵實質的1學分,最多可抵4學分。

 課程推廣與行銷

推廣行銷對於課程而言是必要因素,光是課名、單元名就需要投入心思,例如「現代柯南-跟著瑪斯去探險」、「漫步在雲端」等課名;又例如「你我有緣,我以神功相贈」、「讓東西變聰明了」等單元名,其實都是艱深的課程,但是包裝成具趣味性。行銷的三大法則為「吸、黏、鎖」,先是利用課前的宣傳吸引學生點選修課,再以有趣或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單元名稱,將學生黏住,最後再以豐富的授課內容鎖住學生。

課程行銷方面,黃執行長建議,因應不同課程的需求,網路推廣行銷至少應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課前行銷」,發酵期大約為一個半月至兩個月,例如9月開課,7月就可以開始PO文。第二階段為「暴力行銷」,適用於開課前一到兩週,需要頻繁的「照三餐PO文」,但每次PO文內容須有變化,以免讓學生覺得反感。因應資訊碎片化時代,每次發文字的字數以可在一個版面內呈現為主,因為很少有人會按繼續閱讀。第三階段是「故事行銷」,將一門專業課程,用好的文筆、令人感動的文宣去包裝,每週寫一段感人肺腑的文章進行宣傳,以達到行銷的最高境界-「給人幸福與感動」

 結語

磨課師這個新型態數位學習模式的崛起,啟發大家對於學習的想像空間,也促使教育界省思如何善用此模式來提升教學的質與量。宜大著眼於未來的數位教育發展,將長期支持,並持續發展泛太平洋的跨校合作模式,最終期望促成聯盟之間的課師、課程共享、各校承認課程學分的願景。